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傳統西方歷史意識
Traditional Western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before 1800A.D. 
開課學期
100-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周樑楷 
課號
Hist5036 
課程識別碼
123 U85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共403 
備註
修習對象:大三以上、碩士生。「史學方法論、史學史與史學名著」群組課程。上課二週,休息一週。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2Hist5036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中文:
本課程原本屬於西洋史學史的範疇,然而由於討論取向的革新及授課內容的斷代限制,所以課程名稱命名為「傳統西方歷史意識」。
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ciousness)的含意比一般所謂的史學思想更為寬廣,指「人人都有變遷的意識及其表述的能力」。在此前提之下,本課程除了重視歷史知識論、強調”concepts of human being”與”concepts of history”的關係,同時也扣緊現實意識和生命意識。本課程討論的對象包含非主流和菁英的歷史意識和歷史文化。時間上從遠古時代的「岩畫」和「神話思維」至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時代」。

英文:
“History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s a revision of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is grounded in the theory that everyone owns his/her sense of change and the ability to represent the past. Its approach to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 among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concept of human being and presentism represented through oral, visual or written texts by both elite and non-elite.
In this one-semester course, we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when cave-paintings were made to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rise of German historicism.

 

課程目標
中文:
1. 瞭解啟蒙運動之前西方歷史意識及其表述的演變
2. 以西方傳統歷史意識為世界文化遺產,探索它在二十一世紀的價值,尤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何啟發作用

英文:
1. To improve knowledges on Western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its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ancient time to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2. To learn the ways of thinking an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traditional Western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s a world-culture heritage

 
課程要求
先修世界通史。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布羅(John Burrow),《歷史的歷史: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台北:商周,2010。
柯林烏(Roger Collingwood),《歷史的理念》,陳明福 譯,台北:桂冠,1992。
Breisach, Ernst. Historiography: Ancient, Medieval& Moder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Butterfield, Herbert. The Origins of Hist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1.
Hornblower, Simon ed. Greek Histori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4.
Iggers, Georg the German Conception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Tradition of Historical Thought from Herder to the Present, Connecticu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84.
Kelly, Donald R. Faces of History: Historical Inquiry from Herodotus to Herde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98.
───. Versions of Hist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Enlightenment,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1991.

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葉偉忠 譯,台北:貓頭鷹,2008。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花亦芬 譯,台北:聯經,2007。
柏克(Peter Burke),《製作路易十四》,許綬南 譯,台北:麥田,2005。
蓋伊(Peter Gay),《啟蒙運動(上):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劉森堯、梁永安 譯,台北:立緒,2008。
蓋伊(Peter Gay),《啟蒙運動(下):自由之科學》,梁永安 譯,台北:立緒,2008。
周樑楷,〈歷史意識是種思維方式〉,《思想》,第二期,台北:聯經,2006,頁125-162。

 
參考書目
布羅(John Burrow),《歷史的歷史: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台北:商周,2010。
柯林烏(Roger Collingwood),《歷史的理念》,陳明福 譯,台北:桂冠,1992。
Breisach, Ernst. Historiography: Ancient, Medieval& Moder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Butterfield, Herbert. The Origins of Hist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1.
Hornblower, Simon ed. Greek Histori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4.
Iggers, Georg the German Conception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Tradition of Historical Thought from Herder to the Present, Connecticu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84.
Kelly, Donald R. Faces of History: Historical Inquiry from Herodotus to Herde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98.
───. Versions of Hist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Enlightenment,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1991.

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葉偉忠 譯,台北:貓頭鷹,2008。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花亦芬 譯,台北:聯經,2007。
柏克(Peter Burke),《製作路易十四》,許綬南 譯,台北:麥田,2005。
蓋伊(Peter Gay),《啟蒙運動(上):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劉森堯、梁永安 譯,台北:立緒,2008。
蓋伊(Peter Gay),《啟蒙運動(下):自由之科學》,梁永安 譯,台北:立緒,2008。
周樑楷,〈歷史意識是種思維方式〉,《思想》,第二期,台北:聯經,2006,頁125-162。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終考成績 
40% 
 
2. 
平時成績 
30% 
以出席率及討論情況而論 
3. 
學期報告成績 
30% 
每位學生於3月22日提交學期報告研究計畫書;於6月14日繳交學期報告 學期報告選讀作品: 1.以西方史學史的作品為對象。例如:本課程大綱參考書目欄類 所列舉。 2.以西方史學原典作品為對象。例如: Herodotus,《歷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Thucydides,《伯羅奔尼撤戰爭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 Tacitus,《編年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Machiavelli,《佛羅倫薩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Voltaire,《路易十四時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 (除上述專書,學生可自選史學名著為研究報告對象,但應在繳交報告計畫書之前,與授課老師討論,並獲得同意。) 3.以與西方歷史意識相關的文本為對象。例如:史詩、戲劇、傳記(人物書寫)、歷史小說、歷史圖像等等文類。(學生應在繳交報告計畫書之前,與授課老師討論,並獲得同意。) 可參考下列兩篇文章當作範例: 周樑楷,〈但丁地歷史迷思:全球化理論與世界史論述的評析〉,錄於《結網二編》,周樑楷 編,(台北:東大圖書,2003),頁531-559。 ───,〈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錄於《當代》,第156期,2000年8月,頁48-61。 *以上辦法將於授課第一週與選修學生共同確認後實施。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I.史學史的研究取向和課題 
第2週
3/01  II.“Culture” 及”Historical Consciousness”的萌芽 
第3週
3/08  不上課 
第4週
3/15  III.古典時代的歷史意識與現實意識
1.理性思維、城邦政治與希臘的歷史意識 
第5週
3/22  2.希臘化時代世界觀的拓展
3.羅馬人的傳承意識(the sense of continuity)和現實意(Presentism)
*繳交學期報告計畫書
 
第6週
3/29  不上課 
第7週
4/05  不上課 
第8週
4/12  IV.綜論西方古典時代的歷史意識和歷史敘事:歷史、傳記與戲劇 
第9週
4/19  V.「基督教─封建體制」的形成及其意象天地
1.早期猶太人和基督徒的世界觀和歷史意識
2. 中古時代的歷史表述和意象天地
 
第10週
4/26  不上課 
第11週
5/03  VI.新體制的出現及其世界觀和歷史意識:
1.十二世紀到十六世紀:
(1.)商人、工匠(中產階級)、王與貴族的權力關係
(2.)崇古的歷史意識
(3.)外向與經驗、務實的現實意識和認知取向
(4.)個人主義的生命意識 
第12週
5/10  2.莎士比亞的時代:歷史劇與歷史意識
衝突、非理性與奔牛
 
第13週
5/17  不上課 
第14週
5/24  VII.啟蒙運動時代的歷史意識
1.綜論啟蒙和非啟蒙
2.崇古v.s. 尚今:兼論進步觀念的出現
 
第15週
5/31  3.外向、經驗與務實的現實意識
*玻璃與近代西方人文思維
*計時器與線性、時序、機械式的因果關係思維
*理性思維、自然法則與人性論、道德哲學的反思
 
第16週
6/07  不上課 
第17週
6/14  期末綜合討論,繳交學期報告 
第18週
6/21  期末考